欢迎光临经济作物市场网

经济作物市场网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经济作物知识

平乐张家镇:槐米飘香 铺就村民致富路

时间:2025-08-06 来源: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  作者:佚名
1

  在院子里晒槐米。 记者刘菁 摄

  □本报记者刘菁 通讯员李绍芳 练桂芬 实习生颜嫦秋

  盛夏时节,平乐县张家镇香花村的4000余亩槐米迎来采收旺季。金黄的花蕾缀满枝头,田间地头处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。这个曾饱受石漠化困扰的村子,如今因槐米重新焕发生机,走出了一条生态治理与产业富民的“双赢之路”。

  槐米飘香采收忙

  小小花蕾成“金疙瘩”

  近日,记者来到张家镇香花村的槐米种植基地,漫山遍野的金槐树在阳光下郁郁葱葱。村民们头戴草帽,或攀梯采摘,或弯腰分拣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花香。种植户胡群斌一边熟练地采摘槐米,一边笑着说:“今年天气好,槐米长得又大又密,一亩地能多收上百斤。”每年的七八月,气候温暖、光照充足,是槐米的集中采收期,如果当年条件适宜,还可进行两季采收。

  当地人所称的槐米,是金槐树未开放的花蕾,因其形似米粒、色泽金黄而得名。当花蕾绽放后,便成为人们熟知的槐花,金槐树的枝干、叶片也均具有药用价值,整株植物都是宝,堪称“天然药库”。据介绍,金槐树适应性极强,从高山到平地均可种植。同时,金槐树根系发达,能有效固定土壤,尤其适合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。

  香花村种植槐树的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末。老一辈村民告诉记者,一直以来村民都以种植柿子、砂糖桔等果树为生,槐树不过是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“野树”。但是到了2000年至2010年,槐米的收购价格每斤增长到了15—20元,许多村民发现了种植的商机,在这10年间纷纷加入种植。

  但受制于传统品种产量低,效益并不显著。2010年后,村里从全州县学习到了金槐的嫁接技术,引进新品种,进行品种改良后的嫁接金槐,第三年即可采收,亩产得到跃升,且稳定在400斤以上。如今,张家镇已形成桥头村、桃竹山、青草塘、青龙山4个集中种植区,总面积超4000亩。

  村集体聚合力

  石漠荒山变“绿色银行”

  “过去这里是光秃秃的石山,现在满眼都是绿油油的槐树。”香花村支部书记肖廷门指着连片的种植基地感慨道。作为石漠化治理的重点区域,张家镇党委创新提出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组建党员先锋队带头试种金槐树,将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。

  在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下,村民种植热情高涨。种植大户刘航的60亩金槐今年预计产出3万斤槐米,按当前市场价每斤15元计算,年产值可达36万元。“从第三年开始,每亩地基本上可以稳定收入6000元左右,管护成本低,投入少,比种果子好蛮多。”他算起经济账时满脸笑意。而村民胡群斌的种植规模也从最初的6亩扩展至12亩,“有很多收购商知道我们这里有槐米都提前订购了,每天我们都雇人采摘,一天能采1000多斤”。

  据了解,槐米产业已带动香花村超200户农户参与。张家镇农业技术负责人介绍,金槐树耐旱耐寒、管理粗放,只需每年修剪和施肥两次,老人妇女均可参与劳作,不需要进行重体力的劳动。更令人欣喜的是,随着市场对槐米的需求增长,槐米价格稳中有升,2023年优质槐米售价就突破了每斤20元。

  产业融合拓新路

  经济链再延伸

  槐米的价值远不止于田间。记者跟随胡群斌回家,刚采收的槐米经过筛选,马上开始蒸制,随后经过晾晒、包装等工序,变身成槐米产品,远销广东、福建等地。“我专门跟着女儿学习了怎么用手机在网上销售,除了等着收购商上门收购之外,我还可以在手机上发朋友圈进行销售,根本不愁卖。”胡群斌笑得合不拢嘴。

  为进一步挖掘产业潜力,张家镇正谋划打造“槐米观光园”。“我们计划推出采摘体验、药膳餐饮、康养民宿等项目,让游客走进村子,感受田园乐趣。”肖廷门说,目前村里已与多家旅游企业达成合作意向。“生态+文旅+康养”的三产融合模式,不仅延长了产业链,还为村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。

  曾经的荒坡秃岭已披上绿装,金槐在微风中摇曳生姿。从石漠化治理到生态富民,从单一种植到融合发展,这一株株小小的金槐,不仅固住了水土、美化了环境,更托起了村民的致富梦想,也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。

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投稿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