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绿化治理石漠化
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。今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,对于贵州来说,荒漠化的表现方式是石漠化,而在防治石漠化上,贵州有着怎样的攻克方法?
数据:五年减少55.37万公顷
贵州的山曾被称为秃头山。
作为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,贵州岩溶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.92%,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、类型最多、程度最深、危害最重的省份。遏制石漠化,是摆在贵州生态建设上的首要任务。
在减少面积,减轻危害课题前,贵州在石漠化山区持续实施植树造林、退耕还林、生态移民等石漠化治理措施。监测数据显示,截至2016年底,贵州石漠化土地面积247.01万公顷,与2011年底的302.38万公顷相比,五年间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55.37万公顷,面积减少18.31%。更多石山披上了绿装,其中,林草植被恢复是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的主要原因,其贡献率高达67.75%。
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,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贵州,近年来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,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,以法治和政策拉动,积极遏制各类破坏生态的行为。同时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在耕地上发展茶叶、核桃、油茶和各类中药材种植,有效增加植被覆盖。
目标: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0%
贵州在攻克石漠化问题上,为全世界提供了贵州样本。
今年2月,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》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第二次主席团会议在贵阳举行。会议选在贵阳举行的背后,是让石山荒岭披绿生金的贵州治理样本,让与会嘉宾深受启发。
敢向石头要效益。目前,贵州已成功总结出岩溶地区半石山生态型用材林、金银花、花椒治理模式,这些模式和理念在石漠化治理中的推广应用,既恢复了植被,又增加了农民收入。
同时,贵州通过生态补偿扶贫、森林生态旅游康养扶贫、林业三变改革、人工商品林赎买、森林碳汇交易、精品林业等方面实施林业扶贫工程,着力推动形成林业市场化、多元化发展趋势,促进贫困人口在生态建设中增收脱贫、稳定致富。省级财政每年划拨3000万元林业产业发展资金,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林业产业发展。
做大森林资源增量,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一个以上百分点年均营造林面积超420万亩,2018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7%到2020年,全省要实现森林覆盖率达60%的目标打开贵州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成绩单,通过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,贵州成功探索出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型、生态旅游开发导向型等多种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,让石山荒岭披绿生金,为世界防治荒漠化贡献了贵州样本。